省立滨江第三国民高等学校,坐落于果戈里大街,旧称普育学校,由原中东铁路局督办王景春创办。

    这是一栋兴亚式建筑,钢筋水泥结构,东方式塔楼,庑殿瓦顶外观,古朴典雅,美轮美奂。

    校工老杨,四十五六岁,平时待在门房,上下课打铃,收发包裹信件,都是他的工作。

    此刻,老杨坐在凳子上,看着面前的郑玉民和刘淑芬,他认识这两人,经常来找本校学生梁浩。

    “你们是来找梁浩吧?他好几天没来了,听说请了事假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不找梁浩,我们找梁浩的朋友,韩先生。”

    老杨皱眉:“哪个韩先生?”

    郑玉民提示着说:“个子不高,瘦瘦的,头发带一点自来卷,他前几天来学校找过梁浩。”

    老杨说:“嗐,你说小韩呐,还什么韩先生,给我整懵了都……你们找小韩,问梁浩不就行了吗?”

    郑玉民说:“我们找不到梁浩,去他家里问,说是和小韩一起走的……大叔,您知道小韩住哪吗?”

    老杨笑道:“小韩和我住一个胡同,他上次来学校,我还纳闷呢,以为他是来找我,一问才知道,他是来找梁浩的,呵呵。”

    郑玉民说:“我也是听梁浩提起过这事儿……小韩住哪?”

    老杨说:“四道街拐子胡同,从东边进去,第三个门就是他家,我家是第六个门,你们现在去正好,他今天轮休,应该能在家。”

    郑玉民问:“他是干啥的?”

    老杨说:“当兵的。”

    郑玉民很惊讶:“当兵的?”

    老杨说:“保安团的伙夫兵,平时买买菜啥的。”

    郑玉民又问:“他家几口人?”

    老杨说:“就他一个,他家是关里的,好像是河南什么地方……但是吧,听他口音又不像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您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客气。”